一 、德国服务业基本情况
德国根据经合组织(OECD)规定, 将服务业分为:· 分销服务(贸易、交通、新闻)· 企业服务(金融、租赁、其他)· 人员服务(酒店旅馆业、文化、体育、家政)· 社会服务(国家、健康、教育、教堂)德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由1991年的62%升至2005年的69.3%。1991至2004年间,生产行业和农业方面的就业人数分别减少了380万和64.2万,而服务行业却增加就业岗位470万个。据统计,2004年德国服务行业企业总数228万家,占德国企业总数的77.1%(参见附表1)。
二、德国的服务贸易
1.德国服务贸易在整个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发展态势
德国经济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特征,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高达60%以上,二分之一个工作岗位是出口外向型企业提供的,企业的收益中三分之一靠对外贸易来实现。而服务贸易占整个贸易额的20%。2005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22440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200欧元,货物进出口总额14116欧元,其中出口7861亿欧元,进口6256亿欧元,顺差1605亿欧元。服务贸易进口1271.23亿欧元,出口1549.99亿欧元,顺差278.76亿欧元。从1999至2005年德国服务贸易情况请参见附表2。
在服务贸易方面,德国继美国、英国之后为第三大出口国,美国之后为第二进口国。但从上表可以看出,从1999年至2005年其总体形势是出口大于进口,只是顺差额在逐渐减少。 “企业服务贸易”包含“技术服务贸易”,如:专利与许可证、研发、电子数据处理技术、工程技术等。从1999年至2005年发展态势来看,德国的技术服务贸易无论进口还是出口都在逐年大幅增加,但贸易顺差2001年以后在显著减小。(参见附表3)。
2. 德国同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根据德方统计,2005年德国同中国的货物贸易方面,德国对华出口额为213亿欧元,从中国进口额为399亿欧元,贸易逆差为186亿欧元,中国是德国的第4大进口国和第11大出口国。而服务贸易方面德国对华出口20.85亿欧元,从中国进口22.88亿欧元,贸易逆差为2.03亿欧元。以下是德国联邦银行提供的2001年至2005年中德两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
三 、德国的服务业的管理体系
1.法制健全,行业有法可依服务业虽然牵涉的范围和行业很广,但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既要遵守联邦一级和州一级的法律,还要遵守本行业各项法规的义务。如电信业有《电信法》,建筑业有《建筑法》、《招投标法》,银行业有《银行法》,保险业有《保险法》,统计方面有《统计法》。每一部法律或者法规都对行业的运作和行为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法律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原则和行为规范,既受法律约束,也受法律保护。服务行业的立法工作,系由所涉及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收集信息、提交法案,交由相应立法机构经过立法程序变成法律。
2.行业主管部门宏观管理、经济和技术部宏观协调德国实行的是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国家在市场经济中只要负有调节的任务,它规定市场活动的框架条件,在这个框架内企业自由独立地对其想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作出决定。而生产什么货物,生产多少以及谁从中得到多少,这些问题都由市场决定,国家尽可能地放弃对价格和工资的形成的直接干预。任何行业的管理都由企业自身负责,政府主管部门不能干预企业合法、正当义务行为,服务行业亦不例外。
所谓主管部门,也是主导而不管制,所起的作用更多的是架桥铺路、保驾护航。德国的政府共分14个联邦部,与服务业相关的,如交通运输方面由德国交通部管,金融、保险、证券等由财政部管,教育由教育部管,医疗卫生与社会服务由健康部管,其它则基本划归经济与技术部管。经济与技术部所辖第五司,也就是“对外经济政策司”,下设“贸易政策、服务业、知识产权特别问题处”,该处对服务贸易方面的部分职权就是:收集全德国服务贸易信息,全面掌握德国服务贸易情况,协调政府各部门和经济技术部内部服务贸易领域的政策和促进措施,代表德国政府在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内参与谈判和协商,负责德国服务贸易的统计和信息发布。
3.德国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和方法
德国有着完整的统计体系,德国联邦统计局负责全德国的所有统计工作。服务行业的统计数据也由联邦统计局提供。依据《联邦统计法》对联邦统计局和各州统计办公室的业务分工,德国各类经济商务数据的采集方式上实行统分结合的原则,即各州分散采集(dezentral)和联邦统一采集(zentral)相结合。在贸易领域,除批发贸易(Großhel)数据由联邦统计局统一采集外,其余数据均由各州统计办公室采集后提交给联邦统计局汇总发布。在具体各项数据采集过程中,联邦统计局遵照样本总体分析——抽样调查——结果预测相结合的统计学原则,将统计过程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加工——结果评估三个主要步骤。根据统计目的的不同,统计数据分为月度统计数据和年度统计数据两类,月度统计数据主要用于观察宏观经济面的发展趋势,而年度数据则用于分析该统计领域内企业结构、经营情况及竞争力。
目前联邦统计局主要采用纸面问卷、因特网问卷和直接通过企业的EPR系统三种方式采集基本数据。随着德国政府推行的e-Goverment计划的推进,数据采集将日趋电子化和网络化,至2006年5月因特网问卷的使用率已在月度和年度数据的采集中达到20%左右;同时,联邦统计局和各州统计办公室也在大力推进eStatistik.core系统的建设和推广,从2006年起参加抽样调查的企业已可以通过该系统提交月度数据。所有对外服务贸易数据则由德国联邦银行提供。德国联邦银行采用的是世贸组织《服务贸易统计手册》规定的“国际收支”(BOP)统计方法。国际收支一般由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组成。经常项目主要是计算货物和服务的流入和流出情况。
德国对服务贸易的分类大致如下:a)旅游(出口方面含公差和因私旅行),b)交通运输(包括海运、空运、铁路、港口和机场服务),c)过境贸易,d)保险,e)金融,f)专利与许可证,g)研发,h)工程及其它技术服务,i)EDV服务,j)建筑、安装、修缮,k)管理费用,l)其它服务贸易(包括:商业服务、广告与展会、信息、影视、其它个人活动酬劳、政府服务及其它各种服务)经济部通过对联邦统计局提供的关于德国服务行业的统计数据和德国联邦银行提供的服务贸易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然后对服务贸易实施宏观调控。
4.德国服务贸易促进和保护措施
1)大力发展服务业 如前所述,服务业在德国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德国非常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如德国会展业,不仅被视为商务促进的重要载体,更被看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产业。会展业既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创造效益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又为商业活动中的各种交易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平台,直接促进商品流通与服务交换,并且有着很大的“乘数”效应。德国会展业居世界第一位,各行业的领先国际性展会中,三分之二来自德国。德国境内每年举办约150场国际性的展会。总计约16万参展商(50%来自国外)和900万到1000万的来宾(其中五分之一来自国外)参观。会展业是德国最重要的B to B交流的形式,每年参展商和来宾在德国支出100亿欧元,总体经济生产效益达到230亿欧元(2005年德国总体GDP是22440亿欧元),创造了25万个就业岗位。2006年参加德国展会的参展商656%是来自加工行业、115%来自贸易行业、22.3%来自服务业,0.6%来自其他经济行业。其中43.1%的企业营业额在250万欧元到5000万欧元,23.4%超过5000万欧元,33.5%低于250万欧元。 德国服务业的强势发展奠定了其在世界服务贸易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促进与保护并举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德国来说如同货物生产和货物贸易一样意义重大。德国一方面出台政策、采取措施对服务贸易进行不同方向的干预,千方百计地保护本国市场和国内企业的利益,限制服务贸易的进口,同时又通过财政、金融以及产业发展政策等手段,促进本国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和出口的增加。如德国的金融、保险、法律、中介等服务行业近年来纷纷向国外开拓市场,而其本身市场却设立各种过高门槛,阻止外国投资者的进入。诸如法律咨询、审计、会计、税务咨询等由政府制定专门法律进行限制,外国人要通过严格考试,欲提供这些方面的服务困难重重,这些职业被称之为“受法律限制的自由职业”。(关于德国服务贸易领域的有关保护和限制性措施请参阅附后的《德国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情况及有关限制性措施》,故对此不多撰述)
3)构筑信息平台,政府和行业协会为企业开路护航政府的职能除了管理和协调以外,就是为企业服务,提供信息支持。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排忧解难。
德国联邦经济部下设服务机构“联邦外贸信息办公室(BFAI)”,主要任务是为德国公司提供国外市场信息。BFAI在获取信息方面,在世界各地拥有由45家市场观察员形成的信息网络,这些观察员在本地市场代表BFAI与德国公司处理相关的问题。BFAI还能得到德国200多个驻外使领馆发回的经济报告,并系统地使用国内外统计、数据库和专业杂志等资料。BFAI的研究题目包括150多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行业走势、法律和海关规章、投资和金融项目投标、国外公司的需求、信息联络部门等。BFAI将这些信息编选成册、制成光盘、或通过杂志、国际互联网对外发布。它还负责就个别题目做信息服务。
此外德国的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自己的协会组织。这些协会组织,尤其是商业领域、服务业领域注册的协会对其行业的发展、法律法规的制订、以及促进内外交流、提供信息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德国工业协会(BDI)”,是由德国35个行业协会与相关协会组成的重要组织,代表德国各工业部门与议会、政府、议会反对党、政党、欧盟有关机构、工会和其他社会团体进行磋商, 以制定适宜的经济政策。在政府制定政策时,作为工业界的代表参与决策。
“德国工商大会(DIHK)”是由全德国83个工商会联合组成的机构,是德重要的经济团体之一,德工商大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工商业主的整体利益,促进工商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其主要职能是:1、与联邦政府和联邦议会及欧盟等国际组织保持联系,通过对重要经济和法律政策表态,参与和影响德经济政策的形成和制定;2、通过建议、鉴定和报告等方式向有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咨询和帮助,并举办各种研讨会,交流信息;3、负责制定职业学校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并对学徒进行考试和颁发技能证书;4、通过设立驻外商会或代表处,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迄今,德工商大会在7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90多个驻外商会和代表机构。德工商大会下设对外经济、销售经济、国外商会、交通电信和地区政策、财政和税收、法律、职业培训、国民经济、新闻和信息、工业结构和环保政策等十个部门,共有200名工作人员。为了向德国中小企业开拓世界市场提供统一的世界范围的服务,德国工商大会打造了一个称之为”DEinternational”的遍及全球的服务网。该服务网的工作方式类似于一个特许经营方案,其服务内容包括:首次咨询、广泛范围的地址搜索、关于各有关国家的详细信息、联系安排与当地政经界的接触,以及为企业提供详尽的市场分析、销售与法律咨询、重要博览会展览会活动概况等。
还有“德国贸易展览协会(AUMA)”是德国展览业界的代表性组织,其成员包括展览组织、观众协会和博览会公司。AUMA的主要任务是:向国内外对德国展览会感兴趣的个人或团体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维护展览业界的利益,推广德国各展览中心的项目,提高展览市场的透明度,代表官方参加海外展会。AUMA拥有广泛的展览信息和来自各方面对展览业的支持,出版多种刊物,同时还对个体参展商在选择展览项目方面提供咨询。
此外,还有诸如“德国外贸和批发商协会(BGA)”、“德国零售业外贸协会(AVE)”、“德国直销联合会(HDE)”“德国联邦采购与物流协会(BME)、”、“德国建筑协会”、“德国船东协会(VDA)、”德国信息经济、通信与新媒体协(BITKOM)”、“德国交通运输协会”等数目众多的其他协会组织,它们在德国经济生活中、在德国服务贸易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容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