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用证 贸易术语 | 合同 货运货代 外贸单证 | 利用外资 涉外工程 | 法律法规 外贸律师
反诈骗 风险防范 案例文章 | 融资 海事海商 知识产权 | 境外投资 WTO | 诉讼仲裁 法律咨询
站内搜索
热词:诈骗罪 信用证 UCP600 国际贸易 WTO 风险防范 FOB 汇付 电子提单 DDP 石家庄化工骗子 反诈骗 反补贴 国际贸易术语 贸易术语 DDU FCA 托付
 您现在的位置: 国际贸易法律网 >> 反诈骗 >> 反诈骗综合知识 >> 正文
服装行业的欺诈行为及防范计策
信息来源:国际贸易法律网 发布时间:2014/10/12 19:28:26 阅读次数:次 我要评论
分享到:

 

 

 

   
  近几年来,我国的检验检疫部门在对出口服装进行检验监管时,多次发现服装标识与面料实际成分不符现象。在今年1-9月的不合格出口服装中,因成分标识与实际不符占了26.1%,其中一批标注的涤纶含量与实际含量偏差26.1,大大超出允许范围。检验检疫部门及时责令企业进行返工,拆除并更换正确标识,并督促其及时更改合同相关内容,避免遭遇出口退货。

 

 

    服装标识是衡量产品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服装标识一定要与实际成分相符,否则属贸易欺诈行为,一旦出口极易造成纠纷或退货,将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据调查分析,出现服装成分标识与实际不符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部分服装加工企业风险意识不强,盲目相信面料供应商提供的成分标签,没有及时对面料的纤维成分进行检测验证;

 

 二是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利用一些混纺面料通过外观不易辨别成分的特点,随意标识;

 

 三是部分企业对服装标识管理不严,成分标识错误或者不规范。


  国际贸易法律网首席律师贾庆坤提醒相关企业:

 

  一是掌握国内外技术法规,严格按照出口国要求组织生产,进一步规范出口服装成分标识。

 

 

   二是加强成分检测工作,对易发生误差超标的多纤维成分混纺产品,应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再根据检测结果制作面料成分标识。

 

 

   三是把好原材料采购关,应尽量选择诚信度好的纺织面料供应商,尤其是近阶段棉价大幅上涨,更要注意以次充好现象。

 

 

   四是提高产品风险意识,成分标识是纺织服装质量的基本信息,关系到企业信誉和消费者的知情权,若在进口国检测不合格,将可能被退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本栏目热点图片
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本站推荐
排行榜
站外搜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本站所载文章仅供参考,Copyright 2012-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国际贸易法律网 版权所有
法律咨询电话:13315171023 QQ:1215545143
邮箱:jiaqingkun@126.com 技术支持:众旺互联